[本地民声] 池州青阳,破茧蝶变!

1
回复
77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楼主
发表于 2024-11-3 08:2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改造老旧小区,畅通“微循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打造“城市会客厅”,建设口袋公园,扮靓美丽城市;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下相得益彰……金秋时节,漫步在青阳的大街小巷,一幅以生态为底色、充满现代感的城市画卷渐次展开。



城市更新 让生活更美好

青阳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皖南小城。





新中国成立后,青阳县城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阳县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区拓展、旧城改造、拉开框架、提升品位”为核心,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皖南旅游名城。


冯日祥是石台县税务局一名退休职工。因女儿在青阳工作,他退休后选择到青阳安家,住进了陵阳路曹家园小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曹家园小区,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住宅外墙脱落、屋顶漏水等问题。冯日祥试着将这些问题反映到民声呼应平台。令他感到惊喜的是,自己反映的问题很快有了回应。曹家园小区被纳入青阳县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计划,改造内容包括实施雨污分流、外墙及屋面防水修缮、水电气路改造,新增绿化、亮化、消防设施等。目前改造工作已接近尾声。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又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包括曹家园小区在内的1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陆续开工,涉及房屋109栋1591户,预计11月底全面完工。”青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共完成70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雨水管网118.03公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2.6平方米。


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是今年青阳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该县计划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16项、总投资约4.85亿元,对路况较差的主城区主次干道实施“白改黑”、城市危旧桥梁加固改造,优化通行条件。


南门桥是青阳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承载了几代人的城市记忆。因年代长久,桥梁道路出现破损,部分路段凹凸不平,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在实施“白改黑”工程中,青阳县对南门桥及周边道路进行“黑化”改造,重新铺设沥青。“现在桥面不再坑坑洼洼,扬尘也少了。”市民李丽高兴地说。




随着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实施,现在的青阳县城,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植绿添景 为城市赋颜值

“我是土生土长的青阳人。1957年出生在十字街,先后换了两套住房……”说起家庭住房的变迁,宋长宝满脸幸福。


宋长宝是青阳县航运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小时候居住条件非常简陋,房屋墙壁是用芦苇编成的。随着生活条件改善,1988年宋长宝在青阳县城东门建起了两层小洋楼,面积120多平方米。后因城市发展需要,小洋楼被拆迁。在选择新居时,他相中了芙蓉湖畔的天河湾小区。冲着紧邻公园的好环境,宋长宝的小女儿也选择安家芙蓉湖畔。带着外孙逛公园,成为宋长宝退休后最快乐的事。



杨华 摄

芙蓉湖公园位于青阳县南部新城核心地带,是连接新老城区的纽带,面积约1600亩。其中湖水面积约850亩,是一个集湿地生态保护、城区蓄洪排涝、园林景观、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秋日的芙蓉湖如明镜一般,与九华山后山美景交相辉映,漫步湖边,令人心旷神怡。芙蓉湖公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健国告诉记者:“公园的名字来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公园项目2014年5月开工,2015年12月竣工。如今的芙蓉湖公园已成为青阳‘城市会客厅’、美丽新地标。”




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破硬增绿,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口袋公园,扮靓城市微空间,点缀群众美好生活。近年来,青阳县充分利用城区闲置用地和废弃地等改造建成口袋公园21个。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陈晖陪家人一起来到离家不远的三角洲游园享受一天中最放松的幸福时光。他告诉记者:“这里环境很好,设施也很齐全,我经常会带着孩子来这里坐一坐,玩一玩。”过去的三角洲是汽车站,周边聚集了许多小饭店、小商铺,老百姓对这里脏乱差的环境颇有怨言。车站搬走后,通过拆迁腾退、绿化改造、合理增设停车位,建成了深受市民喜爱的口袋公园。


东河园体育公园则是新建成的一座以体育休闲锻炼为主题的公园。公园里足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体育设施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运动需求。公园附近的居民方雪婷告诉记者:“这里的羽毛球场非常适合我们年轻人,平时下班后,我和朋友们都会来这里休闲运动。”



文化惠民 给幸福再“加码”

文化,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品位,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底蕴。近年来,青阳县持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文化演出活动,创新文化传承形式,不断提升惠民、便民、亲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持续“加码”。


今年国庆节期间,在青阳腔博物馆内,青阳腔戏曲表演精彩上演。演员们唱腔悠扬,身段刚柔并济,将青阳腔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经典剧目《百花赠剑》的旋律响起,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台下观众或坐或站,聚精会神地享受着这场传统文化大餐,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我第一次听青阳腔,很有韵味,演员们表演得非常棒!”来自江苏的游客刘军赞叹道。





青阳腔因形成于青阳县而得名,享有“南北时尚,徽池雅调”之美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徽剧、赣剧、川剧、黄梅戏等剧种的形成与发展,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青阳县成功复排了一批青阳腔剧目,并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深受群众和游客喜爱。


文化便民服务真正方便了群众,市民谭启凤深有感触。她与爱人同是上班族,今年暑期,她正在为无法在家照看小孩而犯愁。青阳县文化馆推出了为期40天的暑期艺术公益培训,内容涵盖美术、街舞、竹笛等7种不同类型的课程。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她第一时间为孩子报名了绘画班。“这样的活动真是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谭启凤说。




公共文化空间需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青阳县以文化馆、图书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为抓手,逐步推动文化阵地全域覆盖,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向基层、向群众延伸,为更多城乡居民提供便利、普惠、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程柳说:“今年以来,青阳县各类场馆累计接待群众30万人次,开展送戏进万村、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等活动超170场,惠及群众6万余人;举办各类文旅活动300余场。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今年以来,青阳县聚焦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会展商务、夜游经济、精品宿集、音乐美食、体育赛事、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1-9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1597.4万人次,同比增长14.9%;实现旅游收入184.6亿元,同比增长15.5%。


七十五载时光轮转,七十五载城市变迁。如今,青阳的城市框架布局、内在功能、外在形象都实现了“破茧蝶变”。全县上下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奋发向前,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池州市传媒中心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12
反对
反对0
     
沙发
发表于 2024-11-3 10:07: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池州
美丽的芙蓉湖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涉企举报专区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566-2811007

服务热线
客服QQ:383567226
市场部电话:0566-2811007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池州查查网 ( 皖ICP备18025548号-1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005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