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民声] 东流遗风

14
回复
476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08: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宣城
本帖最后由 萌奶奶 于 2016-7-17 08:46 编辑

         东流,坐落在长江南岸,1952年以前为东流县,后与至德合并为东至县。东流,有一陶公祠印象最深,与那座古塔,一路沧桑挽手而行。                 陶公即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那首闻名天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千几百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有人说是陶公隐居的生活印记,也有人说是陶公对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读到陶公的诗便有怀古的念想,但上哪找没有车马喧的老县城的旧街址呢,想瞻仰旧城址那是万万不可能了,唯有那饱经风霜的古塔、祠,还依稀可见远古的先贤留下的足印,想听听那里流传的古老故事,想看看那南山的景、东篱下的菊吗?被冷落了几十年的东流,仍然能体味到历史的古韵遗风的,只在那一路走来的塔、祠了。
        几年前随老干部看东流去过那里,看了古祠旧塔,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那陶公从彭泽县令退居后,怎么会来到百十里之外的东流隐居?能让我自己信服的理由再多,最具说服力的就是陶公祠的风水所致,古人选择居住地的首要条件,我想只能是风水。如有感兴趣的有识之士,可去东流一赌古祠、塔,看看陶公当年的用心何在?



参与人数 2 +3 +10 收起 理由
油哥 + 2 + 5
远黛 + 1 + 5 问好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3 +10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沙发
发表于 2016-7-17 08:50: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池州
感谢分享、萌奶奶周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7-17 08:52: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汉中
萌奶奶说得对,东流好风好水。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7-17 09:15:0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池州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下室
发表于 2016-7-17 09:57:0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池州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9:58: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
梅之韵 发表于 2016-7-17 08:50
感谢分享、萌奶奶周末快乐!

谢谢点评,祝你健康快乐,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9:59:4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
远黛 发表于 2016-7-17 08:52
萌奶奶说得对,东流好风好水。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

谢谢你的点评,祝安康快乐,天天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20:00:1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

谢谢,祝康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20:0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宣城

谢谢,祝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7-17 21:01: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陕西汉中
陶公从彭泽县令退居后,怎么会来到百十里之外的东流隐居?这至今也是我的疑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涉企举报专区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566-2811007

服务热线
客服QQ:383567226
市场部电话:0566-2811007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池州查查网 ( 皖ICP备18025548号-1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005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