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者意为“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等。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在于依照佛祖释迦摩尼所悟到的修行方法,去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释迦族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立。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说法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求取佛法,并恭请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位圣僧来到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此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 中国佛教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茶道起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陆羽是一个弃婴,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 智积禅师是唐朝著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李公曾为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智积禅师感情深厚。智积禅师就请李公夫妇哺育拾得的弃婴,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刚满周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季兰季疵同一张桌子吃饭,同一块草甸上玩耍,一晃长到七八岁光景,李公夫妇年事渐高,思乡之情日笃,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乡湖州。 季疵回到龙盖寺,在智积禅师身边煮茶奉水。智积禅师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积公还煮得一手好茶,让陆羽自幼学得了艺茶之术。十二岁那年,陆羽终于离开了龙盖寺。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陆羽自幼成长于佛教寺院,思想上受佛教影响很深,这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佛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学术界认为唐代实际存在着宫廷茶道、僧侣茶道、文人茶道等多元化各具风格的茶道,在这三种茶道中,僧侣茶道是主要的,其魅力和影响力都超过前二种茶道。佛教对茶道的渗透很深。 佛教对茶道发展的有很大贡献,主要有: 1.佛教僧人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2.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学思想及“戒、定、慧”三学的修习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有神韵。特别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观于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学思想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国茶道美学对“物我玄会”境界的追求。 3.佛门的茶是活动为茶道的发展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参考。郑板桥有一副对联写得很妙:“从来名士能萍水,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院持续不断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规范茗饮礼仪等都广有帮助。在南宋宗开禧年间,经常举行上千人大型茶宴,并把四秒钟的饮茶规范纳入了《百丈清规》。 茶道的兴起,推动了寺院中以及以后历代茶会、茶宴和各种形式茶道的发展和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