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池阳隐士 于 2016-2-25 10:45 编辑
粑是故乡的美味
家乡的小粑,是一种圆圆的里面装馅的饼子,有豆角馅、萝卜丝馅、咸菜馅…。粑是家乡,从岁月深处留传至今的美食,多少年来,一直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美味早点,一碗稀粥,几个咸菜馅或粉丝馅的小粑,虽没有锅贴饺小笼包精致,却总能让人吃得有滋有味。
小粑在家乡可谓历史悠久,记得小时候常听母亲讲:“齐山埂十八家,家家做小粑”。从齐山到城里短短两里多路,就有十八家卖小粑的。可见从那时到现在,小粑就一直风靡家乡,在漫漫岁月里历久弥香。成为多少飘泊异乡的游子,恋恋不忘的乡情。
母亲是观前祠堂包家的,在农村时她就会做粑,来到城里后,每逢过年过节时她都会做粑给我们吃,最喜欢吃她做的蒿叶粑,清香、绵软,油煎的粑壳子黄灿灿的,咬在嘴里脆香脆香,母亲做的小粑也一直是我久久留恋的味道。 如今的小粑都是用平底锅油煎,烧的是液化气,少了烧柴火的香味。以前做粑形式多样,或蒸或煎或烤。记得老街有家“赵记”小粑店,店里的米粉粑在老街可谓家喻户晓,百年老店,家族传承。蒸粑用的米粉,是精挑细选上好的籼米用石磨磨出米粉,用细筛箩筛三次,筛去上面粗的,下面最细精粉用热水拌和,揉出的粉团绵软,颜色如白玉一般。用小青菜虾米豆干装心,做出的米粉粑上蒸笼蒸熟。一次可蒸五、六笼,一层层码好,大锅里盛满水,灶里烧着旺旺的柴火,火苗窜得老高,店堂里热气腾腾。蒸好后打开笼盖,顿时香气四溢。白白的米粉粑晶莹剔透,透到里面的绿色的菜心隐约可见,恰似一块块带绿的白玉。不用品尝味道,那色就已经夺人眼球了。 这样精制的美食缘于每道工序的精挑细作,每一个小粑都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它浸润着老店师傅的精湛技艺和对食物浓厚的情感,一陈不变的传统手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把这种特有的老街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住在老街里的人们,每天早晨都会来买粑,特别是茶馆里的许多茶客,更喜欢吃这样的小粑。每次上茶馆喝茶,总要用青荷叶托来三、五个小粑就着开茶慢慢品尝,绵软可口,回味无穷。粑吃完了,桌上剩下留有余温的荷叶,还散发着淡淡的粑香。 老街里还有一种粑,叫芝麻烧饼。烧饼是北方一款经典的面食。也是深受老街里人们喜爱的大众美食。和粑不同,烧饼是用炭火烤,以优质小麦头道面为原料,老面发酵,有糖心烧饼和葱油烧饼。我对葱油烧饼情有独钟。沾满芝麻的烧饼,才出炉散发着热热的香酥味道,咬上一口葱香扑鼻,外脆里软,芝麻和葱的香味溢满口腔。这味道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我的味蕾。 烤烧饼的大炉子外面是木制的,比家里烘火的火桶要大要高,里面糊上耐火泥。烤烧饼用的木炭是大山里烧的杂木炭,木炭在燃烧时飘出来的热气还散发出树木的香味,有一种森林里的味道。烤饼师傅把案板上做好的烧饼洒上芝麻,贴到炭火正在燃烧的炉子里,面对炽热的高温,必须先把炉子下面的通气孔堵上,快速而准确地将一个个烧饼贴到炉膛里,然后拿掉堵在通气孔上的塞子,随空气流入,炉膛里窜出通红的火焰。不一会就闻到炉子里烧饼的香味飘散出来。圆圆的烧饼被炭火烤炙得顶部鼓起,颜色金黄就象煮熟的蟹壳,人们又称这种烧饼为“蟹壳黄”。那些年,这种大众食品,曾经风靡大街小巷。拉车的、卖菜的,以及街头补锅补伞的手艺人,清晨或者中午买两、三个就能当一餐。方便快捷,如同现在的快餐。 从母亲的蒿子粑到老街的米粉蒸粑和芝麻烧饼,如一缕抹不去的乡愁,在岁月里绵延,让我时时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