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池阳隐士 于 2015-1-25 13:34 编辑
又到腊月了,古时候人们之所以把农历的十二月叫腊月,是因为这个月是腊梅盛开的候。《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所以人们便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了。腊月是年岁之终,又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 腊八开始就是年,旧时腊八要吃腊八粥,据记载腊八粥原是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日,在佛教称“法宝节”,俗称“腊八节”,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走出佛门,作为一种民间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另外一种民间传说: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 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如今每天早餐都有稀饭馒头,人们也就不必要注重在腊八节这天一定要吃腊八粥了。但寺庙里边还延续着这种习俗,许多佛教信众在腊八那天都会去庙里吃腊八粥,深记着这个不可或缺的年味。 腊八节,在民间这一天有着许多习俗,古书都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驱鬼避疫的仪式)。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腌制咸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