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安徽法治报( 通讯员 吴俊杰 记者 尤忠祥) 产业工人是制造强国的坚实根基。进入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面临技能人才占比低、职业发展不通畅等诸多问题。如何在新时期应对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日前,记者从青阳县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试点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2018年9月,青阳县新时期“产改”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23年被列入池州市第二批“产改”工作全面试点单位。从“试点探索”到“全面铺开”,五年来,该县坚持需求导向,扎实抓好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等各项工作,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
思想引领 让产业工人有感有获
“我们要深入学习弘扬先进工作者的突出事迹和精神,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为青阳发展贡献工人力量。”这是不久前,安徽盛城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开展“中国梦·劳动美·青阳篇章”主题教育活动的一幕。
“中国梦·劳动美·青阳篇章”作为青阳县着力推广的一项产业工人思想引领活动,融入红色教育、质量教育、安全教育。通过这一活动载体,宣传好党的理论、劳模工匠先进事迹、职工身边温暖励志故事,让一线职工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做好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是做好新时代‘产改’工作的灵魂和基础,是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有力抓手。”县总工会副主席方岩松介绍,除了举办“中国梦·劳动美·青阳篇章”主题宣教活动,县总工会还常态化组织“劳模宣讲团”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班组等“五进”宣讲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有近千名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进一步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成为提升职工思想的“红色引擎”。
搭建平台 让产业工人成才成“匠”
田爱红是安徽中邦特种电缆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焊工,最近,他在公司举办的首届职工技能竞赛中,凭借多年从业经验和自身精湛的技艺,摘得一等奖桂冠。像这样的产业工人技能“大比武”在青阳22家“产改”试点企业中,已累计举办过40余场,带动职工岗位练兵3500余人,有效提升了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技术带头人,安徽振宇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傅春燕领衔创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发展再添动力。在她的领衔下,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如今,全县累计超千名职业技术带头人,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五年来,县总工会积极为产业工人搭建建功立业平台,共推选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4人,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人;评选“长三角工匠”1人、“安徽工匠”3人、“池州工匠”5人、“青阳工匠”10人、“最美产业工人”44人;推选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1个、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市劳动竞赛先进集体6个、市“五一”劳动奖章18人、市工人先锋号2个;评选表彰县“五一”劳动奖状5个、县“五一”劳动奖章30人、县工人先锋号9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3家;五年来共组织1134家企业、3910个班组、56848名职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
权益保障 让产业工人暖心顺心
“大家辛苦了,快到劳动节了,我们代表县总工会来看望大家。”近日,在池州赛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先后深入到厂区、车间,了解产业工人的生活、工作情况,感谢他们为青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在产业工人生产生活中,工会印记和作用愈加明显。方岩松表示:“产业工人既是改革参与者,更应该是改革受益者,我们应当注重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产业工人。”
“产改”驱动下,青阳县五年来新增基层工会组织383家,发展会员10340人,其中新就业形态群体建会73家,发展会员1151人。建立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五年来帮助处理调解劳动争议事件300余件。为困难职工“冬送温暖”1276户,共计82.84万元。为285名农民工免费健康体检,慰问90户困难职工子女。慰问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400余名,发放资金4万余元。入企“送清凉”慰问1000余人,投入资金9万余元。成功申报2家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8家市级职工疗休养基地,惠及职工1100余人。建成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05个,服务户外劳动者群体6000余人。每年开展“春风行动·接您回家”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吸引72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岗位近18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5000余人。
凭借丰富的实践成果,青阳县“产改”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今年,是该县“产改”的第六个年头。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康松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入开展全县‘产改’试点工作,跟进各试点企业的‘产改’措施、进度、成效,确保试点工作落地落实,并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