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前一天的上午,烟台大学综合商店门外的快递已经堆成了小山。
1米85的谭超麻利地整理箱子,“上千件快递,整天忙得和陀螺似的”,快递哥通常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早上5点起床,读一个小时外语,6点出去锻炼半小时回家吃饭,8点开始派件、收件。
晚上7点关店回家,打开电脑,一头扎进文献堆里,在厚厚的九经三史中查找东北亚的资料,隔着几百年的时空,探究古代高丽、蒙古与中原的和亲问题。这时的谭超有着另一个身份,是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二研究生。
6年快递员生涯,谭超刚好见证了电商的迅猛发展,也坚定了他留下来的信念。
前不久,他租了一个更大的地方,备战“双十一”。谭超估算今年“双十一”单日派件量会突破3000件,是去年的两倍。
今年确实更加疯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场52秒之后,交易额冲到了10亿元,6分58秒,总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到3点多时,交易额达到500亿元,超过去年全天交易额的一半。
1. 从一块五到两万
谭超已经记不清站点开张那一天的情景。
2011年3月15日,没有什么开张仪式,谭超在烟台大学北门超市里租了一小块地方,开始收件、派件。当天他只收了两件快递,一个快件收入一块五毛钱。
兼职过房产中介、学校保安,还收过废品,刚刚考上研究生的谭超需要“时间稳定的外快”,他发现校门口总有人在固定时间收发快递,好像不需要占用太多精力,于是选择了做快递员。
快递点虽然开了起来,谭超的心里其实还在打鼓,“那个时候很多人寄东西还都是走邮政小包,电商才走‘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从没在网上买过东西的谭超根本不相信网购,那时的他更不知道“双十一”为何物。
为了测试网购的可靠性,谭超花了几块钱在网上买了一盒油性笔试水,过了几天真的收到了东西,渐渐增加金额,也都收到了东西,谭超这才放心下来。
试水并没有给谭超带来多大的经济收入,第一年全年派件量是有不到三万件,而付出的辛苦却是谭超没有预想到的。
最开始的日子最困难,因为不熟悉地形,谭超一天只能送几十个件,经常派件到11点,回不了学校就去朋友家里睡一晚,一个月暴瘦30斤,十几天都没时间洗澡。一次坐电梯,旁边有人嫌弃谭超身上又腥又臭,让他站远一点。谭超回忆当年的经历,“用疯狂来形容也不夸张”。
有了一些积蓄,谭超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刚开没几天刮蹭了停在路边的汽车,他主动留电话赔偿,赔完钱“几乎要山穷水尽了”。祸不单行,车抛锚在半路,推着走几个小时回家修车,耽误了送件还被人被劈头盖脸地骂。
谭超就这样白天工作,晚上拿本专业书看,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不同于其他的快递小哥。
熬过最艰苦的日子,谭超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发起于2009年的“双十一”正是在2012年迎来了标志性节点,阿里巴巴当天交易额191亿,刷新了全球网购节单日销量记录,成为全球最大购物日。
晶赞[url=][/url]
这一天成了每年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那一年,谭超的月收入也终于破万。
2013年350亿,2014年571亿,2015年912亿……谭超眼看着电商不断刷新数值,而自己的快递点派件量日峰值也超过了1500件,谭超完成了月收入两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