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民声] 超八成家长给孩子用药存隐患

2
回复
1781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楼主
发表于 2016-9-19 10:1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池州

  “茵栀黄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修改”一事近来引发社会对儿童用药安全的关注。昨天,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发布2016年我国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目前,我国儿童专用药占比不足2%,每年有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

  每年约3万儿童

  因用药不合理致聋

  白皮书在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0余个城市进行调研后统计,去年,0至14岁儿童患者中,接受药物治疗的疾病依次是感冒、发烧、咳嗽、消化不良、肠胃炎等。

  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其中新生儿高达24.4%,分别是成人的2倍和4倍。接诊的中毒儿童中,因药物中毒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每年大约有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合理致聋。死于不合理用药的人群中,儿童占比高达32%。

  “小儿慎用”

  增用药风险

  专家指出,儿童专用药品不足导致了儿童用药不良反应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达2.2亿,但在我国3500多种常用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药品种只有60种,仅占1.7%。

  大量儿童用药被成人药代替。类似于“小儿慎用或酌减”、“谨遵医嘱”等模糊性的描述广泛存在于药品说明书中,加大了儿童用药的风险。

  “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科疾病也不是成人疾病的缩小版,用药靠掰、剂量靠猜是不行的。”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说。儿童对许多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的反应明显不同于成人,这样用药存在一定风险。

  调查显示,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药的仅十余家,儿童药生产小批量、多批次;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新药研发周期较长;销售存在季节性强、利润低等特点,药企积极性不高。

  超四成家长

  凭经验给孩子用药

  目前,我国缺乏服务于儿童的医生和药师,家长给药行为不当也会给儿童带来安全风险。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家长存在儿童给药安全隐患。其中,有72.5%的家长擅自给孩子停药;42.7%的家长会根据自己或亲友的经验给孩子用药;34.7%的家长让孩子同时服用多种药;27.4%的家长自行调整用药剂量;19.8%的家长将药溶于牛奶、糖水、饮料、粥、汤中。

  专家提醒,如服用的药物是对症治疗,如止咳、退烧、平喘,儿童症状消失后可以停药。如果是对病因治疗,如抗感染、抗病毒,特别是服用抗生素时,则应遵医嘱按疗程服用,因为症状消失只是致病菌失去战斗力,并未被消灭,此时停药致病菌可能会复活导致疾病无法根治。

  牛奶、果汁等会影响药物吸收和治疗效果,儿童最好用白开水送服药物。想当然的联合用药将加重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负担,严重时会导致肝肾中毒。

  婴幼儿用药

  能口服不注射

  不少新生儿因为出现黄疸,都使用过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去黄疸。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此前发布一则修改茵栀黄注射液药品说明书的通知,明确新生儿和婴幼儿禁用茵栀黄注射液,儿童不建议使用。这引起家长担心。

  据记者了解,修改说明书的是茵栀黄注射液,并未涉及茵栀黄其他剂型。

  专家表示,注射液是直接入血吸收的,如果发生不良反应,进展会很快。正因为此,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上早已不使用。

  专家表示,新生儿、婴幼儿用药一定要慎重,能不用就不用,能口服不注射,能用一种的不用多种。

  去黄疸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新生儿多排泄,使体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茵栀黄”就起到促进排泄的作用。儿科专家表示,茵栀黄口服液经过儿童肠胃的消化、过滤、排泄及肝脏解毒等过程,进入血液中的药物成分是相对安全的。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0
反对
反对0
     
板凳
发表于 2016-9-26 11:25: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池州
得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9-20 10:2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安徽池州
孩子用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涉企举报专区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566-2811007

服务热线
客服QQ:383567226
市场部电话:0566-2811007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池州查查网 ( 皖ICP备18025548号-1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005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