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时间来,小编的朋友圈又被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的说唱音乐从电视栏目火到微信朋友圈,这首歌的制作团队,竟是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而在半个多月前的5月5日,马克思诞辰198周年纪念日,许多纪念活动虽然“声音”不大,却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关注。
这似乎并不契合社会对思想多元的80后、90后的一贯印象,但细想又不出意料,因为一个有上进心、有责任感、有现实情怀的青年,一旦接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很容易为其所吸引。青年人极具批判和怀疑精神,像极了青年时期立志“在与风浪搏斗中锻炼成长”的马克思;青年人天然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志在解放全人类、建设理想社会那里找到皈依;而青年人心中对自由的渴望,也能在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找到共鸣点。
不能不提的是,我们周围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可能连一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没有读过,便信口说“马克思的学说早已过时”;还有的人给马克思主义贴上了“洗脑”的标签,拒绝接受任何马克思主义内容。这些抵触情绪和做法,只会让自己离科学思维和普遍真理越来越远。殊不知,马克思主义不只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真经”,也是一门帮助我们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问,一门涵养对人类前途命运终极关怀的学问。放弃了这个学问,人生将大为失色。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并不限于某个学科领域,它博大精深,有科学世界观也有唯物辩证法,有无产阶级革命学说也有政治经济学。对党员干部而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政治灵魂、精神支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对青年人而言,马克思主义是建构理论自觉、完善思维方法、引领时代先声的不二法门。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突显政治正确,而是为掌握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有力的哲学武器。学习马克思也不能以求取“及格分”为满足,从原著开始真读真学真用、勤学善思、联系实际,才可以擦亮马克思传下来的指路明灯。
从《共产党宣言》预见全球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到2008年金融危机中西方社会重新发现《资本论》的价值,马克思的“厉害”,马克思主义的“高明”,在历史和现实中一再得到验证。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一本书中提到,马克思和斯宾塞葬在海格特墓地相距很近的地方,他们在世的时候,斯宾塞是公认的“19世纪的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则是一位依靠朋友资助的穷人;而如今,朝圣者络绎不绝到访马克思的墓地,斯宾塞的墓地却乏人问津。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马克思从未走远,马克思主义也不会为青年所疏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