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池阳隐士 于 2015-12-29 14:42 编辑
渐行渐远补锅匠
老行当云集的市心街,现在已经变得悄无声息,只有一两家打白铁的还在坚守着最后的时光。 旧时这条街有许多老行当, 如修锁配钥匙、修笔修表、补锅补伞、茶壶换底……。手艺人凭着一技之长,在街头挣钱过日子,用一双双巧手裁减着绵长的岁月,点缀着老街里漫漫的时光。各种行当在那些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不可或缺。 那年头,居家过日子,讲的是“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 。因此,哪怕是一只摔坏的破瓷碗,也是舍不得丢掉的,也要留着修修补补再用。那时候,煮饭的铁锅是生铁铸的,容易损坏。一口铁锅好几块钱,锅烧坏了,裂缝了,不能煮饭烧水了,人们也舍不得把铁锅扔掉,放在一边等补锅匠来的时候修一修,补一补,又能用上两三年。因此补锅的生意一直是红红火火。 历史悠长的补锅,将熔化的铁水用以填塞洞眼的热补。很有技术含量,时间远迄明清,有铁锅就有这种补锅法。补铁锅的补锅匠,必备两样东西:特制的小炉,鼓风的风箱。“两鬓苍苍十指黑,满面尘灰烟火色”。补锅匠的形象如同古诗里的卖炭翁,因为锅底的“锅烟墨”,比木碳更要黑,稍不留意一抹脸,便成了“花脸猫”。 茶馆旁边的空场地,经常有补锅的小摊子在招揽生意,补锅匠扯着喉咙,悠悠地喊着“补锅嘞……”。那嘹亮的吆喝声,把我从家里吸引到补锅的小摊子边。儿时喜欢看补锅,蹲在补锅的炉子旁边,看风箱拉得呼呼直响,炉火上耐火泥做的坩锅里溶化了的铁水冒着蓝色的火焰。 补锅匠补锅的时候,他事先将一块蒲灰的布垫子铺在左手上,再拨开炭火,用一只小勺子舀出坩埚里熔化的铁水,通红的铁水象一个小球在掌心的石棉布上滚动,这时他迅速抓起铁锅将砂眼对准铁水放上去,然后敏捷地用一个圆柱形的布墩将穿过砂眼的铁水压扁、磨平。待冷却后,再用一块砂石将补的疤痕细细打磨。补锅匠动作娴熟,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很快,补锅匠就把锅补好了。我看的津津有味,时常忘记回家吃饭。 时光悄悄流逝,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许多老行当已经常消失在逝去的岁月中。当我走过老街的时候,耳边时常响起补锅匠那嘹亮的吆喝声,“补锅嘞……”,我知道这是心中抹不去的乡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