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节即清明前一天。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月为限。汉代确定寒食节为清明前三天。南朝时《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 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唐宋时期减为清明前一天,唐太宗时还曾下政令将祭祖定于寒食节这一天。从先秦到南北朝,寒食都被当作一个很大的节日。唐朝时仍是一个重要节日,但已开始式微,后来逐渐为清明节所兼并。
寒食节,晋中一带的老百姓家家户户这一天不做饭,吃冷食,所以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来历: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做了晋国的国君,成了晋文公。在他分封大臣时,竟把“割股奉君”的老臣介子推给遗忘了。当派人去请介子推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亲躲到当时的邬县绵山上隐居起来。重耳于是下令从三面放火焚山,企图逼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至死不出山,与其老母抱着一棵树死于林中。晋文公懊悔不已,此后即把绵山改为介山,邬县改为介休县,而且把放火烧死介子推的这一天,即清明节的前一天,定为“寒食节”。
后来,逐渐沿袭成这一天不生火,不起烟,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再往后又演变成这一天不做清明,至今好多地方,还是这个习惯,清明节前一天不做清明,其道理就在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