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池州的她上榜…

0
回复
18373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5 11:02: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池州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我市一人上榜,她是

银发映初心、40载守护“青阳腔”的

池州市青阳县七旬非遗传承人江进。


事迹介绍

江进:七旬非遗传承人守护“青阳腔”40载 用银发映初心

江进,女,1945年8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省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进放下热爱的黄梅戏工作,积极带头抢救、挖掘、研究青阳腔,推动相关专题片及舞台作品的推出、发行,青阳腔从濒临失传到再次焕发青春。退休后,江进充分发挥特长,以传、帮、带多种形式培养青年文艺人才,为宣传推广青阳腔注入新活力。

江进

举步维艰 少壮功夫老始成

江进自幼喜爱戏剧,15岁如愿进入青阳县黄梅戏剧团拜师学艺,并一路从小配角逐渐成长为戏剧团团长。

青阳腔是黄梅戏的“祖辈”,产生于青阳县,兴盛于明清。但由于战争、改革浪潮等因素,传统的戏曲曲目和表现形式日渐式微,散布在民间的青阳腔班组和艺人大幅流失,青阳腔几乎在本地失传,急需抢救、保护和传承。

上世纪八十年代,青阳县启动青阳腔挖掘抢救工作。但抢救工作责任大、难度高,怎么开展?委派谁负责?一时间陷入了僵局。江进曾排练过青阳腔传统折子戏《百花赠剑》,但那时青阳腔在青阳本地停演已超20年,没有演出市场,无人观看,让人扼腕。这些经历让她意识到,青阳腔已经到了濒临失传的严重境地,自己有基础又年轻,就算有困难也要投身于青阳腔工作。有人劝她说,你在黄梅戏上已有建树,何必再重新学一门新的戏曲?但江进认为青阳腔作为发源于本地的戏曲文化,自己有责任扛下传承青阳腔的“大旗”,让它重新辉煌起来。在这个意念的驱使下,江进毅然加入了青阳腔挖掘抢救工作队伍,与文化同仁们一起下乡进村,寻找与青阳腔有关的老艺人和旧资料。

由于停演时间太久,很多老艺人分散各地,早已失去联系,找到他们十分不易,即使找到了,没有演出收入又缺乏保护经费,难以调动大家积极性,保护工作举步维艰。但是,江进并没有因此气馁,继续多方查找青阳腔的传习线索。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春节前夕,江进打听到本地山里有一户人家珍藏了一本民国时期的青阳腔传统折子戏剧本和唱腔工尺谱。江进立马放下手上工作赶过去,劝说对方捐赠藏品。藏品既珍贵,也有特别的传承意义,对方起初是拒绝的。在偶然得知对方是丈夫的学生后,为了拯救这门古老剧种,江进又拉着丈夫一起做工作,最终打动了对方,对方决定无偿捐献藏品。如今,这份珍贵的资料躺在青阳县博物馆的展柜里,成为保护传承青阳腔的重要文本。这些年,江进和工作组成员们上山下乡,共搜集整理60多万字相关资料,在青阳腔的抢救保护上作出重要贡献。

青阳腔唱腔的音律跨度很大,对于黄梅戏演员来说难度较高。为更好掌握唱腔技艺,江进不仅在深山老林中一户户地寻找本地老艺人的踪迹,还多次请已到外地的老艺人来青阳教唱腔。1989年夏天,她冒着酷暑带领剧团演员赶赴江西省湖口县,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简陋小旅馆里,一边接受老艺人指导,一边反复练唱,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终于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唱腔技巧。回到青阳后,江进带领演员们重新排练演绎青阳腔。经过日夜打磨排练,《送饭斩娥》《夜等追舟》《思凡下山》等青阳腔曲目终于在本土的舞台上重新亮相,作为项目牵头人,江进感到十分欣慰。

为进一步扩大青阳腔影响力,江进积极探索青阳腔宣传新模式,配合省电视台《大江淮》栏目组拍摄青阳腔专题片,带领剧团送戏下乡,开展戏曲进校园、进农村、进景区活动……任何一个发扬光大青阳腔艺术的机会,她都不放过。

余热生辉 山花浪漫硕果香

2000年,江进到龄退休。为了延续心中的青阳腔传承梦,她选择退休不退志。她组建了青阳县第一个业余艺术团体“中老年艺术团”,无偿开展教学,为青阳腔爱好者打开了一扇艺术的大门,让曾经濒临失传的青阳腔重新走进街头广场。

2020年,在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时,江进演出前不慎从一尺多高的台上摔下,一时无法动弹。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青阳腔,她强忍剧痛讲完课,然后才被工作人员抬进救护车送去医院治疗。经诊断胸椎骨裂,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行走。待身体康复后,江进没仍然有降低工作强度,一如既往地忙碌于文艺工作一线。年过七旬的她,还受聘于池州市旅游学校,无偿传授青阳腔技艺。通过每周四节课的教学,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出校门,顺利走上表演岗位。

在以江进为代表的众多青阳腔传承人的不懈努力下,青阳腔得到了长足发展。2006年,青阳腔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门古老的戏曲艺术开始在世人面前焕发出新的生机。近年来,在池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阳腔传习馆、青阳腔博物馆等场馆陆续建成开馆,青阳腔艺人也有更多的舞台放声长歌。

在安徽师范大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上,独具特色的青阳腔表演赢得满堂彩;在九华山后山景区,青阳腔公益演出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细听;在暑期各类研学活动中,青阳腔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点;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课堂上,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体验了青阳腔戏曲文化……

如今,江进仍矢志不渝地坚守着青阳腔事业,默默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成长进步。指导教学、剧目排练、演员化妆、道具服饰整理,演出的每个步骤和环节,她都亲自过问并严格把关。每次演出前,她总是第一个到化妆间,准备好服饰、妆发工具,为演员们化妆梳头。在青阳腔博物馆开馆演出前,全体演员的妆发都是由江进完成,凌晨三点还能看见她忙碌的身影。

多年来,江进先后培养了徒弟30余人,一批传承青阳腔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不仅在传统剧目上持续创作,围绕新时代主题和地域特色,以江进为首的青阳腔表演艺术家还做了大胆尝试与创新。江进参演了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罗腊英事迹为原型创编的青阳腔小戏《凤出青阳》,展现了罗腊英火海救人的英雄壮举,实现了青阳腔与现实题材的首次结合,“圈”得了大批年轻粉丝,该戏还被列入建党100周年精品储备剧目。她的徒弟相继参演了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故事背景的原创现代小戏《拆墙》及宣传廉政家风主题的原创古装小戏《狮子门传奇》等剧目,为青阳腔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保护传承青阳腔的道路上,江进的青丝早已化作白发,但她的努力,换来青阳腔事业桃李芬芳薪火传。
收藏
收藏0
分享
分享
分享
淘帖0
支持
支持12
反对
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涉企举报专区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0566-2811007

服务热线
客服QQ:383567226
市场部电话:0566-2811007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网站地图|池州查查网 ( 皖ICP备18025548号-1

皖公网安备 34170202000005号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