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的时代色彩 ■吴萃伦 俗语既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那么俗语的生发和繁衍也必 然会带有浓烈的时代色彩。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涌现出大量 新的事物、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用新的语汇来表达、描述。大凡社 会的大变革,新的俗语也会应运而生。雇主解聘雇工,解放前叫“卷 铺盖”,贵池人叫“回家吃糙米饭”,改革开放以来流行“炒鱿鱼” 或者“被炒”。俗语的时代色彩鲜明真切。
俗语的这种特征反映尤以“文革”时期为甚。
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大辩论、大批判的年代,几乎人人口诛笔伐,社会处在激烈的变幻分化之中。群众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往往用一两句犀利、简当的俗语“一言以蔽之”。问当今的年轻人, “捞稻草”、“靠边站”是什么意思,我敢断定他们是回答不出 的。“捞稻草”是指“文革”时期观点对立的两派中的一派利用 对方的言行错误,恣意夸大,“上纲上线”进行攻讦以标榜己方的 正确,或者采取实用主义,摘取权威人物讲话,断章取义,大加发挥, 以证实自己真理在握,“唯我独革”、“唯我独左”,达到窃取政 治资本的目的。“捞稻草”是“文革”时期对立两派常有的争斗手段。 而“靠边站”则是指对所谓有问题的领导干部或当权者停职夺权, 使其退居一边。此类俗语甚多,诸如“上贼船”、“掺沙子”、“挖 墙脚”、“挂起来”、“背靠背”等。
可以说,一个历史时期有一个历史时期流行的俗语,它们都具 有那个时期特定的内涵,如“四清”时的“洗澡下楼”、“捂盖子”,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放卫星”、“拔白旗”,七十年代的“大 呼隆”、“冒尖户”、“割尾巴”以及“一风吹”、“一刀切”。时 下流行的“跳槽”、“寻租”、“捞外快”等。所谓时代色彩就是 政治色彩,说这些俗语是政治俗语,恐不为过。
此类俗语的运用,毛泽东堪称行家里手。对于一些大的政治事 件或运动,毛泽东擅于用俗语概而述之,诙谐、幽默,而其实质也 昭然若揭。“大锅饭”、“交学费”就首先出自毛泽东之口。农业 合作化中的所谓右倾,毛喻之为“小脚女人”,敢为人先的称作“鸡 毛飞上天”;帝国主义被称作“纸老虎”;庐山会议开始,毛泽东 讲是“神仙会”;名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也是人所共知。 至于阐述党的文艺政策,毛更可谓俗语连珠,妙趣横生。
当然,有些俗语从语句形式上看早先就有,但由于时代的变化 又被赋予了新的喻义,较之原来的已判若两厢了。如“下海”,早 先仅指业余文艺爱好者转为职业演员,如今已通指弃职经商了。
研究这类俗语的形式演变过程,对研究那个年代的政治、经济、 文化诸方面应是有裨益的。
就在笔者校对此文时,忽见网上有“躺枪”之说。“躺枪”, 躺着中枪,无辜受害也。无怪《现代汉语词典》版次间距越来越短, 第七版仿佛指日可待了。
来源:池州公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