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青阳县新河镇。记者一行驱车前往全镇最后一个通公交的新建村。 远处的东山水库波光粼粼,水库下的田畈里,收割后的稻茬一片金黄。前方忽然传来清脆的喇叭声,一辆小货车由远而近,和我们轻松地交会而过。同行的镇党委书记周牧笑着说,这是一条升级版的“村村通”公路,路面已经拓宽到4.5米,会车不成问题。 路的尽头便是新建村村部。73岁的五保老人何兆其正在路口晒着太阳和支部书记王家福聊天。“书记啊,公交车什么时候开来哦?”“快的话春节前能通车。”老人满意地笑了。自从这条路建成,何兆其每天都要来路口看一看,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带着侄孙子在车站休息室里玩耍。 出行是困扰了新建村将近半个世纪的问题。1970年代修建东山水库,新建村移民而建,全村800人有600多是移民。“那时候村民出行基本靠走,一条路走到乡里,另外一条路要翻山越岭走到县城,乡亲们走亲戚、孩子们上学都成问题。”土生土长的王家福对当年的窘境记忆犹新。到了1990年代,村里通了一条机耕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雨天乡亲们基本不出门。进入新世纪,“村村通”修到了家门口,新建村交通条件才算得到了改善。 “原有的‘村村通’道路窄了点,设计宽度只有3.5米,会车让行都很困难。”王家福坦言,“村村通”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但是十多年过去,原有的设计等级已经很难满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更好地助推精准扶贫,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安徽省从2016年起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当年,青阳县完成了13.78公里县级公路、56.37公里乡级公路、199.04公里村级道路建设。 周牧介绍说,新河镇坚持将修路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精准扶贫、加快工业发展相结合,在完成县下达18条32.75公里建设任务之外,因地制宜对部分村级道路进行了延伸和改造,有效解决了农村“断头路”,尤其是偏远村组不通水泥路等问题,新建村就是受益村庄之一。他表示,车畅其道、货畅其流、人畅其行,为实施精准扶贫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