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池阳隐士 于 2014-1-6 10:41 编辑
回望家乡历史,寻觅乡韵古风。我走进设在池州府儒学的池州博物馆。冬日午后的暖阳,照耀着高大的池州府儒学牌坊,庄严肃穆熠熠生辉。
儒学里幽静的文昌阁,在寒冬依旧葱笼的树影里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门前一副对联:“古今来许多好事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道出了儒学的真谛。走过泮池上的状元桥,阳光照耀下的泮池,池水清澈见底,几尾游魚怡然自乐地在互相追逐,让恬静的儒学里别有一番情趣。石桥下不远处就是棂星门,踏着青砖铺砌的地面走进大成门,映入眼帘的是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城皇庙……这些按原样复建的古建筑,在幽静中 散发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们如同穿越时光隧道,去目睹家乡悠久历史的面貌。 人们走进博物馆, 循着历史的足迹,探寻着池州的远古文明。从一件件历史文物中重现了几十万年前先民们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的情景。勤劳的池州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大量文物中可以窥见先民在青铜、陶瓷、钱币等方面都有着出类拔萃的贡献。在唐代先民们就掌握了熟练的冶炼技术,在里山乡的六峰山下就有唐代矿冶遗址,诗仙李白来秋浦,就用“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祥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百炉庄月夜冶炼盛景图,让人仿佛聆听到岁月深处冶炼时的喧嚣。眼前陈列的一件件古陶瓷,一枚枚古钱币,向人们展示了池州远古时在陶瓷文化和钱币发展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虽然摆在这有限空间里的有限文物,却让我们管中窥豹看到了家乡漫长的发展历史,它的辉煌让人惊叹不也。
儒学文化展厅设在大成殿,走上镶嵌着汉白玉雕刻的双龙戏珠台阶,殿外是一尊四米多高的石质孔子像,让人肃然起敬。殿内各种展品向人们诉说着儒学在池州的悠久历史,池州府儒学自建成,至今一千多年来,历尽沧桑巨变,但府儒学脉络相继,从未中断,祭孔子宏道化,人才辈出,名扬四海。有多少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儒学,走过泮池上的石桥,抒写出不平凡的人生。他们或得中状元或考取进士,在朝中出将入相,或成为文坛巨子、杰出诗人、科学名家、书画名流。儒学使池州人才辈出,文化之脉源远流长。
自地藏开篇以来,池州跟佛文化就有着不解的渊源,佛教气氛浓郁,佛教文化与儒家思想基本上相融合,这也是佛教能影响华夏至深的原委。博物馆的佛教展厅设在儒学里的明伦堂内,一幅悬挂在墙壁上的巨幅九华山水全图將九华山的全貌尽呈眼前,让人一览无余。殿堂里木鱼声轻敲,诵经声渺渺,其时如同站在九华山上,身临其境一般,心灵也浴在虚无飘渺之中,在这里可以看到佛教文化和儒学文化的互相溶合相得益彰。
非遗展厅向人们展示了池州淳厚的乡韵古风,带着我们在池州的青山绿水间寻找历代文化名流的踪迹,在秋浦河那涟漪的波光中,李白乘舟去钓鱼台垂钓;在那“沾衣欲湿杏花,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村道上,杜牧寻找着杏花村中的酒肆;岳飞的战马在齐山下嘶鸣,“特特寻芳上翠微” ,作征战中短暂停留;包公的身影似乎正来往于街巷之中,在体察民间疾苦,包公井里那清凉的水和已经清溪河流在了一起。一幅幅精彩的图片向前来参观的人们展示了:贵池民歌、东至花灯、九华山庙会……这些非遗文化。用新颖的声、光、电技术,把池州傩戏这种古老原始的祭拜文化活动耳目一新地呈现出来,使这个“戏曲活化石”又重现在世人面前。走出展厅,徜徉在儒学院内,但那厚重古老的音韵还绵绵不绝于耳。
拂去岁月的尘埃,打开历史的画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古诗人地”以她独特的人文景观展现在人们眼前。让我们走进池州博物馆,回望美丽家乡悠久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