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炎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今南京)知府,次年春天被罢官。于是,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准备好船只,沿长江上溯至芜湖,过姑孰(今当涂),打算西行至赣江一带,寻得个安身之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南宋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在 “姑孰”,即今天的安徽当涂县一带江面上,面对北岸的项羽自刎之地——和县乌江,李清照,这位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之后,她便和丈夫赵明诚一路行船来到池州。 建炎三年五月,李清照、赵明诚到了池阳(今池州城)。这时候,皇帝有旨,任命赵明诚为湖州知州,需要上殿朝见。于是,他们把家暂时安置在池阳。 池阳就是今天的池州。 谁能想到?这留驻池州不到三个月的短暂时间,竟是李清照生命中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段时间。 宋朝的池州城,是长江中下游最繁华的州城之一。元丰六年,即公元1083年,大画家、文学家张舜民,从长江下游的扬州沿江而上,一路经行秀美富庶的江南之地,于池州逗留一段时间。在领略了池州山川风物后,张舜民由衷地称赞池州“江山之丽,下流诸郡皆不及也”。张舜民说,这里物产丰富、价格便宜、生活方便,北方不少人都移居于此。 张舜民到池州的46年后,命运的波浪也将李清照、赵明诚夫妇卷推到池州。 这个时候虽然战火连天,但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和南宋军民的抵抗,金兵的铁蹄没有践踏这块土地。此时的池州依然秀丽富饶,吸引着越来越多北方士民官商南渡而来,在这里安家置业。他们把池州当成躲避战火、疗治离乱创伤的港湾。 在池州的前半段时间,李清照的生活有了“靖康之变”后少有的温暖安宁 。 “靖康之变”两年来,国土一天天沦丧,亲人一个个离去,珍藏的金石书画一箱箱丢失,自己与丈夫聚少离多,生活在颠沛流离中……愁绪,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李清照的心头眉间流转。因此,这段时间在风平浪静的池州,与丈夫赵明诚举案齐眉,温暖相守,让李清照有了一种灵魂安顿之感。但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战争的阴云、动荡的时局和未卜的前途,像阴霾一样始终在她的心里飘荡,挥之不去。特别是想到丈夫赵明诚又要因赴任新职而与自己别离,她不禁潸然泪下,沾湿枕簟,夜难成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宋·李清照《南歌子》 从赵明诚奉旨入朝的那一天起,李清照和仆从们静静地守着停泊在长江池口的船儿,等待赵明诚归来。一日又一日,一夜又一夜,百无聊赖的李清照听草际鸣蛩,看桐叶飘落,凝视鹊桥星河,默默地摊开纸笔,作诗填词纾解心中思念与愁闷。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在池州这段时间,宋金战事正紧。为避战乱,不时有北方流民南渡池州。李清照忧心忡忡,她多么希望与丈夫赵明诚早点相聚。可从绿荷盈盈菡萏红,到红藕香残、玉簟秋凉,都没能等到赵明诚归来。她满腹心事无处可诉,只能付之纸笔。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一剪梅》 等啊等!那年七月底,李清照终于等来消息。有信送到,说是赵明诚病倒了。李清照又惊又怕,想到丈夫向来性子急,现在生了疟疾,身体一发烧,他一定会服寒凉的药,病就会加重,忧心不已。于是,李清照立刻让船工解开船缆,顺流东南而下,直奔明诚所在的建康,一昼夜赶了三百里。 等李清照赶到赵明诚身边,发现丈夫果然服用了大量柴胡、黄芩等寒凉之药,疟疾加上痢疾,人已病入膏肓。八月十八日,赵明诚不幸病逝,李清照痛不欲生。 《金石录》出版之后,李清照每每翻看时,过去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一页页出现,特别是“纵浮槎来,浮槎去”——匆匆过往池州的这段岁月。 来源:池州市传媒中心 |
欢迎光临 池州查查网 (https://bbs.chizhouchach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