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查查网
标题: 杨田镇五梅村围绕红色文化,打造革命教育基地 [打印本页]
作者: 池州香浓 时间: 2023-9-13 12:43
标题: 杨田镇五梅村围绕红色文化,打造革命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池州日报
“红绿”融合发展绘就共富新景
杨田镇五梅村四面环山,与泾县交界,是青阳县四个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五梅村大力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发展以九华黄精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推动“红”“绿”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让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沿着蜿蜒的杨酉公路行进,山风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丰收的味道。走进五梅村,便被村口的“五梅第一哨”所吸引,登上哨台,群峰叠翠,美景尽收眼底。路边的种植园里,几位村民正在锄草,蓝色的桔梗花引人注目,挂果的黄精在风中摇曳多姿。
五梅村红色文化底蕴丰厚。据村党支部书记汪思达介绍,1941年,中共皖南特委在此设立了一个地下秘密交通联络点——中共盘台秘密交通站,通过各种渠道为沿江和皖南山区的新四军和游击队搜集、传送情报,有力地配合了皖南各游击区的革命斗争,也为后来夺取解放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色资源是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2022年,镇村两级成立专班对五梅村红色文化进行挖掘,保护性修复了盘台旧址、巴景启墓,恢复建设了‘五梅第一哨’,编制了农文旅综合开发概念性方案。”汪思达说,目前正在建设红色广场、红色文化纪念馆和国防教育拓展基地,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游客3万人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
五梅村地处高山,是中药材大村,当地群众素有种植杜仲的传统。本世纪初,县、镇两级政府以奖代补,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杜仲等中药材,高峰时期以杜仲为主的中药材林达到7000多亩,五梅村被省政府评为“特色林业产业村”。但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和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传统中药材种植遇到“瓶颈”。
近年来,五梅村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突出发展以黄精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目前完成黄精种植2000亩(其中连片示范种植1000亩),杜仲、丹皮、桔梗等其他中药材种植4000余亩。中药材种植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带动全村46户231人增收,户均增收6000元。
“我目前种植了300亩黄精,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根据现在行情,每亩效益在4万元左右。”在白马种植园,记者碰到了黄精种植大户程银贵。为带动村民一起发展黄精种植,他与村集体合作,租赁山场和老校舍,建立黄精示范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制作黄精附属产品,共同打造五梅富硒九华黄精品牌。
白马种植园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对在黄精基地就近务工,村民张根生表示很满意:“工作任务不重,主要是除草,有时候施肥管理,工资是130元一天,一年能挣两万元左右。”
可喜的是,“新农人”开始涌现,为乡村发展增添了活力。“上大学时学习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从事导游工作,学到了很多有关农旅发展的知识。2022年,我回乡创业,在新媒体平台打造‘农家阿伟’IP,通过记录一名返乡青年的生活点滴向人们展示五梅不一样的乡土风情,把隐于大山中的小村落呈现给天南地北的人们。”宁健伟说。
宁健伟今年忙个不停,精心拍摄短视频,把五梅村的黄精、竹笋、葛粉、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挂在“小黄车”销售,目前已销售农特产品38余万元,带动周边十几户农户增收。他表示,将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宣传好家乡故事,经营好特色民宿,积极直播助农增收,实现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
大家对五梅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汪思达表示:“建设好革命老区,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我们将坚持以红色资源为载体,以自然资源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驱动,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一红一绿’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五梅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欢迎光临 池州查查网 (https://bbs.chizhouchach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