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丁峰)首个全运会群众金牌,29日诞生在天津武清的马拉松赛道上。虽然当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也不妨碍它再次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回首十年,马拉松不再是北上广深和东部沿海城市的专利,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拓展,从榆林到六盘水,从鄂尔多斯到广安……场场比赛都是人头攒动、蔚为壮观。
快速崛起的马拉松,是洞悉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齿轮的最好载体。新华网体育与你一同观察。
2017年4月29日,参加群众组比赛的选手在比赛中。当日,第十三届全运会马拉松赛暨2017天津(武清)国际马拉松赛在天津武清鸣枪开跑。 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折射中国经济积极向好
马拉松是面神奇的镜子,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自己。
大众对健康体魄的关注和与世界对话的内在需求,是马拉松很快风靡的私人原因。但归根到底,中国宏观经济积极向好,才是马拉松这项体育工程得以蓬勃发展的坚固基石。
国外有研究称,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城市将会以“马拉松赛事”为依托,进入全民路跑的体育消费黄金周期。这被称作“马拉松赛事现象”。
不出意外的是,201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908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算约合6767美元。中国的“马拉松赛事现象”也正是在2013年出现,赛事数量进入井喷状态。
根据公开发表的数据,2016年马拉松爱好者在该项目上的人均花费近四千元,超强的消费能力可见一斑。只有当经济面向好,就业上升,收入增长,国人对改革及经济未来走势信心充沛,消费信心才能保持高涨。
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最早在马拉松的“赛道”上跑了起来。作为这项运动的主管部门,中国田径协会率先变革管理模式,响应国务院要求,放开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权,让市场之手来决定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赛事审批权的松绑也直接增加了赛事供给。
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认为,马拉松“井喷”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案例。
2017年4月29日,参加迷你马拉松的选手们在比赛中。当日,第十三届全运会马拉松赛暨2017天津(武清)国际马拉松赛在天津武清鸣枪开跑。 新华社记者白禹摄
反映产业转型蓬勃向上
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动能正在更新换挡。国家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要达到5万亿人民币规模,庞大的马拉松人群无疑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主力军。
马拉松运动看似只是对跑者的耐力和身体素质有较高要求,但背后却包含巨大的消费空间。著名的《跑步者世界》杂志曾有一个有趣的估算,一个美国跑者一生的花费,由俭而奢三个档次分别为:14358美元、56942美元和212872美元。有人以此推算出中国版的三档是:极简型14100元、普通型243000元、土豪型1101900元。
随着跑马人群的扩大,最早“一双跑鞋一条毛巾”的基本要求也早已更新迭代。当下,普通白领跑者的标配是“一一二二”,一千元的跑鞋,一千元的运动眼镜;两千元的梯度压缩衣,两千元的运动手表,再加上一款可监测心率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一身的行头就得小一万元。
蓬勃发展的新兴马拉松经济对产业转型的推动效应逐渐显现。以跑鞋为例,对于跑马者而言,跑鞋不再只是一双裹脚的海绵垫,标准的马拉松跑鞋蕴含了诸多高科技。
今年3月,中国本土运动品牌特步启用了重金打造的国内一流跑步科学实验室,邀请中国顶尖短跑运动员进行了各项运动科学的研发测试。通过三维测力台、3D动作捕捉系统、足底压力鞋垫、高速摄像等精密仪器,精准捕捉运动员的运动轨迹和各种指标,从而打造适合国人的优质马拉松跑鞋。
这样的转型也开始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毛利润较高的专用体育用品带动了企业利润的提升。
中国田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杜兆才说:“路跑经济不仅包含体育产品、体育装备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产业,更与培训、互联网、传媒、休闲旅游、餐饮、交通、会展、医疗等经济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都将迸发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2017年4月28日,2017广安国际红色马拉松赛武胜站——白坪·飞龙乡村马拉松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鸣枪开赛。新华网发 袁泳摄
传递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朋友圈里晒跑步的人越来越多,触动我也加入了奔跑一族。清爽的一身装备,戴上耳机听着有声书籍,晚上和跑友一起40分钟的夜跑,疲劳感消除了,白天的负面情绪也摆脱了。”在江苏泰州从事媒体工作的贾秋敏告诉新华网体育。
现在,马拉松已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对有跑步习惯的人来说,见面的问候语极有可能从“吃了吗?”改成了“跑了吗?”,侧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一种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步穿越城市、丈量大地。路跑一族结伴自费乘坐飞机、高铁,前往陌生的城市参加比赛,从单纯的自我锻炼计划,升格到异质城市文化的体验之旅。
城市马拉松赛的主办方,也从经济效益之外的另一条线着眼,挖掘城市独有的文化基因,涵养出不同的马拉松赛事IP,譬如“红色马拉松”、“土楼马拉松”、“梯田马拉松”等特色关键词。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马拉松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文化联合体,传承和传播着遍布神州大地、但同属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马拉松也在悄然培育着现代中国社会的市民精神。42.195公里,不只是一条跑道,据业内人士介绍,“是真正地牵一发而全身”,需要调动包括医疗、交通、公安等多方面公共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市民以跑步者、志愿者、助威者、旁观者等诸多身份参与其中,共同建构一场场马拉松的精神内核和情感链接。
4月28日,中国西部的一座因秀美景色而闻名的县城武胜,正在举办一场乡村马拉松。山水点映的赛道旁,志愿者和市民们为每一位运动员欢呼雀跃,大声加油鼓劲。
每一场马拉松,都是人心的重新凝结。
欢迎光临 池州查查网 (https://bbs.chizhouchach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