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改革,不只是一次内部重构,更需要建立起与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让改革遵循项目的规律、市场的规律,以新的制度安排去激发参与者的内生动力
毫无疑问,姚明担任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令篮球改革产生了一次强烈的聚光灯效应。他超高的人气和口碑,为篮球改革赢得了来自篮球界内外的众多支持与鼓励。但正如篮球场上不能由一人支撑起比赛一样,与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相辅相成的,是中国篮协作为社团组织的实体化成为现实,是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思路得以践行。姚明将“成人达己”作为中国篮协的工作态度,凝聚众智众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份期待,也因此而更有底气。
20多年前,以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推出为标志,中国篮球踏上改革之路,其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累积起不少新的问题。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去打开体制瓶颈,探索新的模式,已经成为越来越广泛的共识。这是时代为篮球改革创造的机遇,自当加倍珍惜。
但也应当看到,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种种积弊,不会因为篮协换届就迎刃而解、一马平川。曾有篮球界人士感言,改革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艰巨的挑战,在于如何处理由多元主体构成的利益关系,找到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站在篮球改革的新起点上,理性看待“发展起来的问题”,倾听各方声音,理顺发展结构,需要勇于实践的魄力,也需要敢于承担的定力。
今天的中国篮球,已不是体育部门一家参与的格局。以联赛为例,众多俱乐部性质各异,诉求也不尽相同,青少年和大众篮球更离不开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助力。篮球改革这一盘棋,不只是一次内部重构,更需要建立起与社会各方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大格局,才能迸发不竭的活力,展现更夺目的光彩。
认识到改革的不易,声音的多元,有助于篮球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准确判断自身的位置和方向,也才能找到一条真正符合中国篮球发展实际的道路。让改革遵循项目的规律、市场的规律,以新的制度安排去激发参与者的内生动力,从这个角度审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所蕴含的意味,篮球改革的价值,也就有了更深远的影响。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2日 15 版)